(记者 薛艳丽)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做客中国青年网联合今日头条举办的线上“2022代表委员面对面”微访谈活动,向网友分享来自西部山村的“岩博经验”。
中国青年网:欢迎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做客中国青年网联合今日头条举办的《2022代表委员面对面》微访谈,请您先和大家打个招呼,简单和大家做下自我介绍。
余留芬:大家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来自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是岩博村党委书记,也是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自2001年当上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带领村民先后建起了煤矸石砖厂、岩博山庄、岩博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火腿加工厂和岩博酒业公司,实现经济“井喷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合一,能人带动、人才强村,股权合作、共同富裕”的路子。村集体资产达7600余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6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8600元。所联三个村1012户村民以“三变”模式成为股东,拥有入股分红、创业收益和务工工资三份收入,2017年村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户均近万元。三个村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440户1088人全部脱贫。去年8月,我很荣幸被表彰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
中国青年网: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山区农村的全国政协委员,您今年又带来了哪些相关提案?
余留芬:今年我依旧关注乡村振兴,关注农村发展、关注农民生活。今年带了6个提案,分别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基层人才队伍、乡村特色产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办幼儿园教学点等内容。
其中,我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在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但人员驻村期满离村后,农村基层“政随人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缺乏稳定持久的情况长期存在。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下,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队伍,这当中关键在于要有思想、有闯劲、能持久的人才。
我认为,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
在发展兴村事业上,本地人才有着坚实的优势:一是中国人普遍有着“乡情”、“乡愁”情节,本村人挂念本村事是常事常态,始终是谋划、建议和推动本村整体事业向好发展的思想主力军和切实利益者;二是在农村,本村人才他们烂熟村容村貌、了解村情村故、懂得村需村难,只要稍加培养引导,将是融于村、推动村持续向好发展的中坚力量、长久能手。三是很多人把农村老家当做谋生的最后退路,但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小农村也可以发展大产业,农村不再是退路,而是为后世子孙谋福祉的新天地。
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留才、引才的主阵地,但待遇低、村级产业薄弱,长期制约留才、引才的开展。因此,留住人才一方面要在待遇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发展、支持农村产业,营造留才的大好政策趋势。
具体建议: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发,由专门部门统一研究、部署政策,着力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待遇(如提高薪资、投放社保和补贴津贴政策)、培训等问题,推进人才留村临村发展建设村级事业,尤其要优先保障落后偏远地区;二是建议加大对村级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扶持力度,营造出人才留村的利好趋势。
我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贵州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建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及推动城镇化战略的有效途径。它对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提升、职业适应性的增强、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的改善、收入的增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下,贵州正处于经济稳步提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建议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含外出务工劳动力、每年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城乡初高中毕业未升学青年,通过三个月左右的技能培训,培养成获得初级职业技能水平及以上(中级、高级)的技能劳动者。
中国青年网:您之前在调研中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学点比较少,关于这方面您带来了哪些提案?
余留芬:我提出了关于增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点,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建议。
据了解,截至2020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9.2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18.3万人,园长和专任教师达到322.2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愈加突出。
公办幼儿园亟待投放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上学季过渡受学受教儿童激增。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人口异地就业、商贩跨域投资,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上学季过渡受学受教儿童在以上人口流动经济中诞生,并加入到过渡地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去,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经突显;二是民办幼儿园在量上弥补了公办幼儿园不足的短板,但同公办幼儿园相比,收费高、欠规范、办学质量稂莠不齐、安全保障缺乏长效性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增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点,是护航新计生政策良好落地的先手布局和必然需要。随着二孩、三孩政策逐步走深走实,下一步,适龄入园儿童势必大幅度增加,对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再次提出了新的考验。加大公办幼儿园的设点力度,既是纾解当下入园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推进新计生政策持续向好的有效布局。
建议政府尽快干预,因地增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点,满足幼儿入园需求;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及时递补,满足教学需求;建议教育管理部门细化研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民办幼儿园高质合规办学。
中国青年网:您用20余年的时间带领岩博村全村脱贫,使这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的“世外桃源”,欢迎和大家分享这其中的“岩博经验”。
余留芬:我认为岩博村这20多年的发展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是抓党建促发展。党建引领和人才支撑很重要。2001年当我当选村支书后,马上团结村班子,形成村班子带领群众抓发展的合力,同时壮大、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同年组织修路、修建村活动室,奠定了后续发展坚实的基础。二是强产业富农村。我们村先后创办了矸石砖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休闲山庄、岩博酒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以岩博酒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带动岩博村周边村寨1000余人就业,岩博村人均年收入3.3万元,过去一年村集体资产达1.12亿元。三是共富裕奔小康。岩博村2015年就已经实现脱贫,但为带动邻村发展,我们成立联村党委,将周边两个贫困村苏座村、鱼纳村纳入一同发展,让联村1012户村民全部入股岩博酒业,共享发展成果。目前累计分红1980余万元。四是优环境护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任何时候我们始终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秉承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整合所有政策资源,对岩博村庄环境、道路设施、通信设施等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岩博村的村寨面貌焕然一新,真正达到生态宜居的目标。
总结下来,岩博发展经验可以概括为:党建引领、村企合一,能人带动、人才强村,股份合作、共同富裕。
中国青年网:去年“人民小酒”的销售额突破5亿元,岩博酒业也将上市作为发展目标,人民小酒是如何迅速从被动发展转变成主动布局的?
余留芬:岩博酒业从以前名不见经传、走不出大山、没人才、没资金的被动发展转变为现在有品牌、有品质有市场、有团队、有研发成果、有独特香型品类的主动出击。这巨大转变的背后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从提质升级技术,专业人才支撑、巩固团队力量,专研市场方面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将品质做好,将基础打牢。
通过自身这20多年来的的努力和拼搏,我们把岩博酒业从“网红”转成“市场红”,并立志要创出一个岩博村的百年品牌。这些年,我们经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全国各省、市都有我们的经销商,大家都能看到、买到我们的人民小酒,这是我们关键的一步。
中国青年网:不久前您也荣获“酒业女性功勋领导者奖项”,在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工作计划?
余留芬:未来会加大自己对行业知识的学习力度,增加自己的行业专业性,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全方面提升自己。岩博村将继续坚持发展“人民小酒”作为该村的龙头产业,通过“人民小酒”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链群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同时,紧抓教育培训板块,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